二氧化碳气瓶安全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气瓶安全操作规程 1. 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 2. 使用时先逆时针打开钢瓶总开关,观察高压表读数,记录高压瓶内总的二氧化碳压力,然后顺时针转动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使其压缩主弹簧将活门打开。这样进口的高压气体与高压气体室经节流感压后进入低压室,并进出口通往工作室。使用后,先关闭顺时针关闭钢瓶总开关,再逆时针旋松减压阀。 3. 防止钢瓶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消防安全演习和危...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师生安全意识,增强自救防范能力,熟知实验室危化品的正确使用,11月18日,生命科学学院在明理楼举行消防安全演习和危化品处置演练活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研究生及参与实验的本科生参加活动。副院长闫春财主持活动。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6日
消防安全小常识
第一章 消防法有关规定 1、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指定本法。 2、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3、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14日
生命科学学院孙金生团队构建中华绒...
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Genome-scalemetabolic network,GSMN)已被证明是生物体代谢系统分析的有效工具,可用于深入研究包括模式和非模式生物在内的许多生物体的代谢功能和机制。然而,对水生动物尤其是水生甲壳类动物代谢的系统研究却鲜有报道。 孙金生团队以中华绒螯蟹Y器官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中华绒螯蟹Y器官GSMN,同时对中华绒螯蟹细胞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构建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15日
重点实验室研究骨干李菊在《Nature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其中的碱基编辑技术(base editing, BE)因具有不破坏双链DNA、不需要DNA模版、简单易行、特异性高等特点,成为基因编辑的重要研究方向。现有的碱基编辑器只能实现由胞嘧啶(C)到胸腺嘧啶(T)和腺嘌呤(A)到鸟嘌呤(G)的碱基转换,尚不能实现嘧啶与嘌呤之间的碱基颠换。开发新的碱基编辑技术实现碱基颠换,在基因治疗、细胞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14日
我院多立安教授领衔项目成果获2021...
3月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决定,我院多立安教授主持的“基于“机场生态岛”的鸟击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项目由我院多立安、赵树兰、王静等老师和学生联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多立安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以“机场生态岛”食物链结构为切入点,进行鸟类食物链的调控
发表时间:2022年03月10日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消防安全演习和危...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师生安全意识,增强自救防范能力,熟知实验室危化品的正确使用,11月18日,生命科学学院在明理楼举行消防安全演习和危化品处置演练活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研究生及参与实验的本科生参加活动。副院长闫春财主持活动。 学院党委书记刘艳霞在活动中指出,安全工作无小事,是需要时时刻刻抓在手放在心的工作,全体师生都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观念,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严肃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长鸣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6日
郑文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大宗农业...
郑文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大宗农业产品、高值食品真实属性表征和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06日
薛淑霞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海水工厂...
薛淑霞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重要病害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荣获202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5日
王振英教授主持完成的“抗白粉病近...
王振英教授主持完成的“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BJ在基因功能研究及育种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时间:2018年04月09日
王振英教授主持完成的“抗白粉病近...
王振英教授主持完成的“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BJ在基因功能研究及育种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时间:2018年04月09日
生命科学学院闫春财教授团队在《Mol...
生命科学学院闫春财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发表科研论文“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Propsilocerus akamusi to Understand its Response to Heavy Metal Exposure”。 摇蚊科昆虫由于其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已成为水质健康性评价中首选的监测指示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0日
我院张海燕教授在植物学领域顶尖期...
近日,我院教师张海燕教授与北京林业大学林金星教授课题组合作在植物学顶尖期刊New Phytologist (SCI一区,2019年影响因子为7.299) 在线发表了题为“Systemin-mediated long-distance systemic defense responses”的综述文章。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为天津师范大学,张海燕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系统素(systemin
发表时间:2020年05月27日
生命科学学院栾维江教授团队在水稻...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安全。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生命科学学院栾维江教授团队多年来瞄准粮食安全重大需求,聚焦对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的抽穗期性状进行研究,着力从分子水平上解析水稻抽穗期的调控机制。日前,研究团队题为《SDG712, a Putative H3K9-Specific Methyltransferase Encoding Gene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0日
2021年获批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2021年获批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日期 负责人 1 迟缓爱德华氏菌与补体分子C3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补体激活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2021-11 李墨非 2 世界哈摇蚊属群分类修订及系统发育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2021-10 闫春财 3 巨黾蝽翅型调控分子机制及适应性意义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1-10
发表时间:2022年03月24日